欢迎访问湖南时报  今天是 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韩国大学“招生荒”的教训

《日本经济新闻》7月22日刊发题为《超少子化导致韩国大学纷纷招不满学生》的文章,作者是日本流通经济大学教授尹敬勋。全文摘编如下:

由于少子化趋势迅猛,韩国很多地方上的街道已听不到儿童的声音。特别是因学龄人口减少,无法招满学生的大学纷纷倒闭,加剧了城市萧条。即使现在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全部升入大学,距离满员也还差4万人以上。地方私立大学的情况尤为严重,三分之一以上的大学招不满学生。

从朴槿惠政府时期以来,韩国教育部就对低出生率抱有严重危机感,因此出台“大学结构调整政策”。大学通过缩减冷门专业,在过去十年减少约19万个招生名额。但并未解决低出生率导致的招不满学生问题。其结果是,地方大学里没有人填报的系和学科急剧增多。

地方大学如何才能生存下去?对此,韩国政府推出“区域创新系统和教育计划”,将于2025年正式启动。其内容是,把教育部掌握的支持大学的财政权限移交给地方政府。如果该机制发挥作用,地方政府和大学将共同引导地方的创新和活化。

不过,这项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地方政府不具备推进高等教育政策的经验,其能否以各大学都能接受的方式评估教育研究活动,并根据评估结果提供财政支持值得怀疑。

其次,对已经很难确保定员的大学提供财政支持,单纯为维持大学存续而使用税金的做法,预计将会受到批评。可能有人会指责说,教育部面对地方大学接连倒闭的事态,专门出台了旨在逃避责任的政策。

由于不确定“区域创新系统和教育计划”会带来怎样的结果,韩国的大学为了生存正在推进“确保留学生”战略。在韩国的私立大学,留学生的学费要比韩国学生更高。因此,招收留学生越多,收益就越大,于是韩国的私立大学为确保留学生而绞尽脑汁。

部分大学还出现一些弊端,比如越来越多留学生在韩语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就被允许入学,导致他们无法跟上课程。不过,招收留学生的效果也开始显现。

在劳动力短缺的地方,留学生可以作为支撑产业的“人才”发挥巨大作用。他们在与地区居民建立深厚关系的过程中学习韩国语言和文化,被寄望带动地方复兴。借用留学生的话来说,这样做既能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又能学着经商,还能学习韩语,可谓“一石三鸟”。如果要吸取韩国的教训,就应该在地区还没出现大问题的时候,在招生名额之外招收留学生,并以留学生为媒介促进提高地区和大学的活力。(编译/刘洁秋)

来源:参考消息网。


声明: 麦可思研究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关注“麦研文选”,获取更多数据——

☞回复“月收入”,可获取2023届本科、高职月收入TOP30专业名单

☞回复“本科就业满意度”或“高职就业满意度”,分别获取2023届本科或高职就业满意度较高专业TOP30名单。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湖南时报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