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本赛季的最快进步球员,最终由老鹰前锋戴森-丹尼尔斯夺得,从上赛季的5.8分3.9篮板进步到本赛季14.1分5.9篮板,以历史级别的效率获得抢断王。而在他之后,票选第二名的是从11.7分9.2篮板成长到16.8分12.6篮板的祖巴茨。
综合来看,两人最终谁得奖都属于是实至名归,而这两位角色球员的出现,似乎也代表了最快进步球员的一种变革趋势逐渐出现。
ESPN在每年开赛季之前,都会邀请记者、体育作者以及知名分析师组成预测小组,讨论预测当赛季NBA的几大奖项,包括MVP、最佳新秀、最佳防守球员、最佳第六人、最快进步球员以及最佳主教练,选出奖项的前三名预测人选,第一名票选5分,第二名票选3分,第三名票选则只有1分。
而在2024-25赛季前的最快进步预测中,文班亚马和杰伦-威廉姆斯得到26分并列第一,两人上一个赛季的数据分别是21.4分10.6篮板、19.1分4.5篮板,均是球队首发级别水平。从趋势来看,除非他们能晋级为MVP级别的候选人,否则留给两人的进步空间实在不多,但两名球员的状态正是近几年最快进步的主流:
“正在上升阶段的年轻球员,于下一赛季入选第一次全明星。”
近十年:新星球员为主流
我们回到10年前的2014-15赛季,这一年是这个传统的最开始,当赛季由巴特勒获得最快进步球员,这也是他成为公牛固定首发的第二年,个人得分从13.1分大幅提升到20分,入选职业生涯第一次全明星。
而后的2015-16赛季得主是CJ-麦克勒姆,他的出场时间从上一赛季的15.7分钟增加到近35分钟,前一年仅有6.7分输出的他,第二个赛季同样突破了20分大关,不过当赛季的麦科勒姆并没有入选全明星。
来到2016-17赛季,这次的得主是字母哥,在接下雄鹿当家位置后,个人数据从16.9分7.7篮板增长到22.9分8.8篮板,正式踏入一线球星行列,生涯首次入选全明星。接下来是在保罗-乔治交易案中被送往步行者的奥拉迪波,接下了印城王牌火炬的苦曼巴,场均得分从15.9分成长到23分,还拿下联盟抢断王,首次入选全明星的同时还入选了最佳阵容三阵。
猛龙夺冠赛季的功臣西亚卡姆,是这份名单中唯二不属于第一次入选全明星标准的得奖球员,从一名仅五场首发,场均7.3分4.5篮板的轮换,晋升为场均16.9分6.9篮板的核心,后一个赛季直接迎来生涯年。
2020年的得主是英格拉姆,个人得分从18.3分进化到23.8分,都是在被交易后的第一年当上球队王牌,首次入选全明星。然后是兰德尔,他在2021年扛起纽约大旗,数据从19.5分9.7篮板增长到24.1分10.2篮板6助攻,第一次入选全明星和最佳阵容。2022年轮到莫兰特,对于摆烂的灰熊,他在前两个赛季就已经是球队领袖、准明星球员,但后来的他大幅进步,从19.1分增加到MVP前十级别的27.4分,顺利入选全明星。
相比之下,2023年的马尔卡宁算是这十年的特例球员,经过公牛和骑士的历练后,他不再是球队辅助型拼图,在爵士一跃当上球队核心,14.8分5.7篮板的数据摇身一变来到25.6分8.6篮板。2024年的得主为马克西,在球队几名老大哥伤退之时扛起了费城大旗,虽然效率有所下降,但也是撑住了产量,场均20.3分提升到25.9分。
回看这十年间的最快进步球员得主,除了麦科勒姆和西亚卡姆,都是首次入选全明星的潜力年轻球员,但这个奖项的得主并不是一直以来都是如此,最快进步奖项从1985年设立至今,得奖球员的类型还是有相当多变化。
1985-1991年:后场球员的主流
在最快进步奖项设立的前六年,主要得主基本都是后场球员,有活跃于八九十年代的明星后卫阿尔文-罗伯逊、加里-佩顿,超音速当家后场达勒-艾利斯、小钢炮凯文-约翰逊,以及曾单场送出30次助攻的斯科特-斯凯尔斯。
除此之外,开拓者争冠时期的首发中锋凯文-达克沃斯,老牌中锋罗尼-塞卡利等人也有幸拿下过这个奖项。
而进步幅度最明显的,是来自1984选秀年的阿尔文-罗伯特森,从一个首发出赛不到十场的菜鸟,一跃蜕变为全勤首发的全明星+最佳阵容二阵成员,以防守能力著称的他,当年度更是交出职业生涯最高的场均3.7次抢断,一举获得赛季最佳防守球员肯定。而值得一提的是,这六年内只有他在得奖赛季进入了全明星。
1991-2000年:属于平民球员的奖项
最快进步奖项在这个时期开始转变,得奖球员总体实力和上个时期相差甚远。1991-92赛季得主为佩维斯-埃里森,凭借10.4分7.7篮板到20.0分11.2篮板的大跃进而获奖,下个赛季虽然还是球队主力,但此后的赛季得分再没突破20分。
1993年得主阿卜杜勒-阿尔夫,得奖后几个赛季依旧是球队主力得分手,但是还是没有达到明星级别,来到1994年,最快进步球员是唐-麦克莱恩,但是在获奖后迅速下滑,之后再没有一个赛季出赛超过60场,直接沦为流浪汉球员
这个阶段最成功的当属达纳-巴罗斯,他被超音速交易到76人的第二个赛季直接成为球队一哥,在这支24胜的球队里得到无限开火权,职业生涯前五个赛季只获得9.2分的巴罗斯,当年度直接拿到20.6分7.5助攻,拿下最快进步的同时入选全明星,但他彷彿是将所有生涯精华都浓缩在了这一年,接下来一直到最终退役的8个赛季,单赛季场均最高得分仅有13分。
接下来四个赛季的得主分别是乔治-穆雷桑、艾萨克-奥斯丁、艾伦-亨德森、达雷尔-阿姆斯特朗,虽然比起前一个赛季都有十足进步,但从数据面上就不算亮眼了,四名球员场均得分都不到15分,奥斯丁甚至是以场均9.7分成为史上唯一的得分个位数的获奖球员,比较特别的是阿姆斯特朗,他在30岁那年不仅获得最快进步,还是赛季最佳第六人,顺带书写了最年长的最快进步得主纪录。
来到21世纪后,杰伦-罗斯虽然没能踏入全明星大门,但完成了第六人转型全职首发的大跃进。来到步行者后一直都担任替补得分手的罗斯,在缩水赛季打出自己的身价,在最佳第六人票选中排名第三,隔年的1999-00赛季转换定位为首发小前锋,也没有遇到太多适应性问题,从11.1分1.9助攻进步到18.2分4.0助攻,投篮命中率也是从40.3%增长到47.1%,接下来连续打出了三个场均20分以上的赛季,遗憾的是没能获得奖项肯定。
整体来看,无论是数据还是球星知名度,这一阶段都比不上上一个阶段的获奖球员,9名得奖球员中只有得到大量开火权的巴罗斯进入了全明星,当时来看,最快进步球员和全明星之间还没完全画上等号。对于这个阶段的获奖球员们,最快进步基本算是他们在NBA的最大成就了。
2000~-2014年:明星球员开始出现
时间来到2000-01赛季,麦迪离开老东家猛龙,在奥兰多第一年就完成从二当家到头号球星的蜕变,得分产量大幅上升,进攻效率也比前个赛季明显提高,从15.4分6.3篮板进化到26.8分7.5篮板,一举拿下最快进步球员、入选全明星、最佳阵容二阵,正式开启自己的巅峰。
他也是当时场均得分最高的最快进步球员,时至今日来看,也仅次于27.4分的莫兰特。
隔年的杰梅因-奥尼尔和麦迪的情况相似,在开拓者坐了四年板凳后,来到步行者的他成为球队主力,第二年开始扛起得分产量,从前一个赛季的12.9分成长到19分顺利获奖,同时得到全明星和最佳阵容三阵肯定,开启连续六年入选全明星的高光旅程。后两年的获得者是阿里纳斯和兰多夫,这些处于成长期的年轻球员们逐渐成长为得奖群体。
顺带一提,从麦迪到兰多夫的四年时间,获奖球员的平均年龄为21.7岁,都是属于冉冉升起的潜力新星。
2004-05赛季,奖项由快船前锋鲍比-西蒙斯获得,从7.8分进步到16.4分,这一年也是他第一次获得30分钟以上的出场时间,下赛季转会雄鹿依旧是球队主力球员,可惜后来因伤逐渐淡出联盟。
接着是鲍里斯-迪奥,这位中锋最出色的其实是在山猫和马刺时期,但他最终是在太阳时期获奖,从头两年的适应期、场均不到5分的绿叶拼图,最终进化为13.3分6.9篮板6.2助攻的全能首发。他也是最后一名场均不到15分的最快进步球员,一直到本赛季的戴森-丹尼尔斯出现。
2006-07赛季轮到初出茅庐的蒙塔-埃利斯,在二年级时破茧而出,一举打出场均16.5分4.1助攻,成为巴郎-戴维斯身边的二把手。接下来是来自土耳其的希度-特科格鲁,前四个赛季在国王表现平庸,而在来到奥兰多的前三年逐渐扛起产量打出两位数得分,第四年打出职业生涯高峰,交出魔术队内第二高的19.5分,同时三项命中率来到45.6%、40%、82.9%的优质效率,也让他以28岁的年龄成为第二年长的得奖球员。
2008-09赛季,奖项给到丹尼-格兰杰,在进入联盟的连续四个赛季里,每一年都有至少五分以上的进步,从7.5分到13.9分,19.6分、25.8分,是NBA史上唯一能做到这一点的球员,职业生涯第四年接下球队王牌位置,场均25.8分和每场2.7记三分球都是职业生涯最高,获得最快进步球员的同时入选全明星,可惜这也是他唯一的一次全明星。
2009-10赛季,奖项归属给火箭姚麦和哈登时代中间的后场指挥官阿隆-布鲁克斯,当赛季打出19.6分5.3助攻,不过如此表现和进步奖项加持下也并没有让他进入球队未来计划蓝图,隔年就被更有天赋的洛瑞替代。
再往后奖项得主轮到凯文-乐福。失去了加内特的森林狼,很快钦点乐福为球队王牌,前两年就展现出两双机器的能力,第三年蜕变为一线球星,14分11篮板的数据暴涨到20.2分15.2篮板,顺利入选全明星。下一个获奖的球员,是2011-12赛季的莱恩-安德森,这位高炮台在职业生涯第四年成为首发,得分从10.6分提高到16.1分,获奖后依旧担任球队第六人。
格兰杰得奖几年后因伤下滑,此时补上王牌空缺的是后辈保罗-乔治,2012-13赛季虽然进攻效率不佳,但凭借12.1分5.6篮板到17.4分7.6篮板的成长还是让其最终获奖,同年入选全明星、最佳阵容三阵,正式入选全明星前锋。
乔治之后轮到德拉季奇,不同于多位后场球员在新秀合约时就获奖,德拉季奇一直到职业生涯第五年才获得首发资格,第六年打出场均20.3分5.9助攻入选最佳阵容三阵,不过他没能入选全明星,一直到五年之后在热火才得以弥补这个空缺。
回看这一阶段的14名球员,整体实力和个人数据比起上一个阶段好了很多,不过也仅有5人入选全明星,接下来,来到了一开始我们所讲的第一阶段,最快进步球员逐渐和全明星球员画上等号。
以每十年作为一个阶段的话,最快进步奖项的变化更加明显。
1985-95赛季,两人入选全明星,两人赛季场均得分20+,两人入选最佳阵容三阵;
1995-05赛季,两人入选全明星,两人赛季场均得分20+,两人入选最佳阵容三阵;
2005-15赛季,四人入选全明星,四人赛季场均得分20+,三人入选最佳阵容三阵;
2015-24赛季,七人入选全明星,八人赛季场均得分20+,四人入选最佳阵容三阵。
在最快进步球员奖项推出的前20年,奖项大多是颁给非明星球员,他们可能不是球队主力、不是球队固定轮换,甚至有些即将跌出联盟,但在下赛季打出飞跃式进步。这样的奖项安排方式也算是比较有惊喜,毕竟那些表现普通的草根球员,在开赛季时通常缺乏关注,而对于那些喜欢故事性的球迷来说,他们也会比较倾向于把奖项颁给从60分进步到80分的球员们。
进入21世纪后,奖项得主平均实力大幅提升,最快进步奖项开始脱离平民球员,得奖者就算不是王牌级别,也会是队中前三、前二进攻球员,从优质首发等级进化为全明星球员,从75分进步到90分,进步幅度或许没有前一种球员大,但是对于他们达到90分,本就是一件足够困难的事。
特别提一位:艾萨克-奥斯丁,从海外联赛打回NBA,成为季后赛球队的重要轮换,也是NBA唯一一位场均得分个位数的最快进步球员。
对于这个奖项比较有争议的是,近些年来联盟过度执着于年轻新星,而忽略了这类从其他联赛杀回NBA的优质轮换,或者是板凳边缘人晋升为固定首发的奇迹案例。或许NBA可以在保留这个奖项的同时,多设立一个“最惊喜球员奖项”,给那些不曾被关注到的角色球员们一些肯定。